首页 武冈文学 关于《天道》的思考之三(得救的和不可得救的)

关于《天道》的思考之三(得救的和不可得救的)

云中乘风 2022-10-07 12:15

关于《天道》的思考之三(得救的和不可得救的)

 

一个人的命运是由他的文化属性决定的,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。强势文化造就强势群体,弱势文化造就弱势群体。弱势群体最主要的特征,是等待救世主的慷慨从而获得破格所得,之所以是破格,因为这不是弱势群体的努力所能得到的。

 

丁元英深刻了解此种道理,但因为要送一份礼物给芮小丹,不得不搞了一场救世主实验:杀富济贫。他制作了一个非常严密的计划,可以说一切都是按照他的计划在进行。从这个角度来讲,他是上帝视角,是扮演了救世主,然而计划内的众生能不能得救,能不能真正得救,却是要看他们自己在这场实验中的表现。正如芮小丹说的那样:如果仅仅是想让他们摆脱贫穷,那么送钱就得了,这样有意义吗?这样他们真正能摆脱贫穷吗?

 

丁元英只是想帮助他们起步,教给他们真正的市场经济理念,这与其说是一场扶贫,不如说是一场培训,直接在实战中培训。然而众生在思想和能力上的差距,何止十万八千里,所以结果就呈现出多样性。

 

大体可以总结:第一,如果你相信有救世主,就要无条件的相信,如同信仰。第二,无论有无救世主,本质上必须靠自己努力,自己不努力,有救世主也救不了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救世主就是自己。

 

在对待救世主的态度的上,众生的心理也是很微妙的。有的人是彻头彻尾的拿来主义,也就是俗话所说的:要菩萨的时候拜菩萨。他们请来了丁元英这个高人,依靠他的大脑和资源,开始创业。然而他们在创业过程中不断质疑丁元英的各种计划和安排,受限于他们的知识,经验和社会层次,他们对有些安排无法理解,但丁元英不可能把全部细节告诉他们,因为很多东西是不可以公开说的,是高度的商业机密,更何况,他们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和丁元英探讨这些东西的,以及理解这些东西的水准。

 

所以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,他们请来了救世主拯救自己,却又时刻保留着质疑救世主的权力。这个不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吗?这说明了什么?一个质疑救世主的人,救世主怎么能救得了他。

 

最终得救的是肖亚文,欧阳雪和冯世杰。肖亚文和欧阳雪按照她们的话来说:是真的相信大哥。冯世杰虽然有迷茫,但基本的信任还是有的,更何况他是真正脚踏实地为村民服务的,他的个人理想是和全村人的前途绑在一起的,从这一点上来讲,他的境界就高了很多,所以丁元英最后还是给了他机会。他们三个从某种意义上来讲,有望打破阶层的界限从而实现突破。

 

而叶晓明和刘冰,就是那种“请来了救世主拯救自己,却又时刻保留着质疑救世主的权力”的人。他们用井底之蛙的思想去质疑丁元英的种种安排,最后失去了突破阶层的机遇。

 

这里用较大篇幅详细分析一下这种现象,因为这个现象太普遍了。

 

格律诗公司的前后5位股东,因各种机缘和高人丁元英有了交集。在丁元英下的一盘大棋里,他们是被动参与了一场商战。其实他们的个人综合能力根本还没有达到这个层次,是丁元英教他们去认识市场。丁元英是策划者,他是以一种上帝的角度俯视众生,而众生呢,他们有的并不相信自己请来的“神”,这就是悲剧的根源。

 

丁元英为什么不告诉这些底层群体自己的计划?第一,是真不能说,因为计划环环相扣,严丝合缝,尽管丁元英很自信一切都会按照计划走下去,但他承认也有失败的可能,因为他毕竟不是神。第二,下下人不可语上上智,说了也等于是白说。第三,丁元英也不能在短时期内把他们洗脑成自己的死忠,也不值得丁元英去这么去做,巨大的阶层差别摆在那里。

 

因为见识上的差别有如鸿沟,以叶晓明,刘冰为代表的众生把自己的担心至于最高位置,他们错了吗?他们是被复杂残酷的商业竞争吓住了,但他们缺乏反思精神,难道他们请来的“神”就不知道这些吗?这是连你们都知道的事儿,难道你们请来的“神”比你们的水平还要低?但凡有一点点反思,也不致于失去机遇。

 

当叶晓明和刘冰表达出对丁元英不信任的时候,他们就已经被丁元英从心里踢出了计划,因为后面还有更大的风浪,只有经得起考验的人才能熬得过去,从这一点来说,终究还是要靠自己,自己拯救自己。

 

所以以叶晓明和刘冰为代表的众生不可得救,他们并没有真正的信仰,他们也没有足够的努力去自救,他们秉承一种实用主义原则。


阅读 9460
分享到: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期待您的精彩留言
发表评论

已输入0/200 个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