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武冈文学 “六一”节及其他

“六一”节及其他

红楼一痴 2023-06-01 11:22 2
都梁月点评:身逢六一,感到自己都年轻了,那颗童心,依然在跳。读罢文章,甚觉动人,孩童般纯洁善良的初心,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,跃然纸上!

“六一”节及其他

“六一”节及其他

我是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,才知道有个“六一”儿童节的,我没有上过幼儿园,从小就是野孩子般在地里长大的,不是奶奶带着就是外婆带着,外出干活就把我背到地里,玩土坷垃,捉蝗虫,有时也跟着老人家摘蕨子、菌子。若是小溪里水浅,我们玩伴也会下水翻石头抓螃蟹。

童年里没有特别的玩具,哥哥和舅舅都给我做过弹弓,我用它来弾过小鸟,从未打中过。也踩过高脚,下雨天高脚成了靴子,那个时候小孩子很少有套靴的,大人都少有。我也钉过木屐,当做套靴使用。那个时候最难忘的就是大外公家里有好些宝贝,他是八中的老师,他能弄到口哨、笛子和小喇叭,也能弄到我喜欢的年画与挂图。

上小学了,有了“六一”节,我喜欢的一个日子,这个日子是属于我们小朋友的,学校会在节日前几天举行各种活动,诸如写字比赛、语数学科竞赛、作文比赛、广播体操比赛、运动会、中考表彰大会,还有文艺表演。所有的活动似乎都集中在“六一”之前进行,为的是突出这个节日的气氛,彰显它的重要。我在小学的时候,数学竞赛成绩一向很好,语文实在不行,作文总是写不好,不是没话可写就是啰嗦冗长。但是老师表扬我字写得好,以后肯定比我爷爷不差,这一点鼓励使我有了自信。结果是每一年的写字比赛我都是优秀者之一,一等奖得者。而我的哥哥,是村小成绩最好的学生,语文、数学都很厉害,在村小考上了武冈二中的初中,在当时是罕见的。每年“六一”节哥哥都要拿好几张奖状回去,我呢,除了写字领个奖状,数学竞赛偶尔得个一等奖。回家的第一件事,爷爷辈的、叔叔辈的都会问“儿童节得了什么奖”,我们就会很幸福地向他们报告。他们对哥哥的表扬是由衷的,对我的表扬纯粹出于鼓励。我知道他们是看我太顽皮、太爱吵了,根本不是个读书的料。

那个时候家里也没有过“六一”节的习惯,哪怕哥哥得的奖状再多,也与往常一样该吃啥就吃啥,该干活还是得干活。那个时候我们家里养了猪,养了鸡鸭,都是烧柴草。扯猪草、砍柴草基本都是我与哥哥承包了的,这是母亲分派给我们兄弟的任务,没有理由不接受,因为每个家庭的孩子都一样。唯一与别家不同的是,父亲会从学校里带回一些杂志给我们看,《小溪流》《小蜜蜂》《儿童画报》《儿童文学》等,我喜欢那些图文并茂的杂志。父亲说你把每一幅图画下面的文字连起来读,就是一篇好作文。我就是这样学会看图作文的,这些杂志给我打开了想象的大门,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。

在学校里,我们的游戏都是自编自演的,村小的老师很少有正规师范毕业的,他们有的是临时代课的,有的是家庭成分好当过兵然后安排做了民办老师的,没有讲普通话的老师,体育课只有集合与解散,以及自由活动。学校旁边就是渠水,我们的体育课大部分都是在渠水里快活的,只要水不冷,大伙就会去水里抓螃蟹,抓红翅盘,也有去田里挖黄鳝的,女孩子有的去对面的山里取松菌。其乐无穷。那个时候,老师们也很少讲安全教育,即使有也是强调几句,在马路上要靠右行,不要爬拖拉机。

我们的童年是很接地气的,是与大地、河流、山峦朝夕相处的,零距离接触。除了早春与冬天,我们上学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赤脚,习惯了赤脚行走,先是颠颠簸簸脚板不爽,后来健步如飞,脚上的老茧子就是这样磨成的。我们赤脚走过家乡的山山岭岭,踏过每一块叫得上名字的水田,说得出家乡不少的传说与掌故。现在,那些都是往事了,口耳相传的东西慢慢退出了村民的生活,消弭在历史的缝隙里。

那个时候的农忙假很是热闹。农村普遍种双季稻,插秧的时间到了,学校会放假三到五天,帮忙插秧。我记得有一年插早稻的时候,正遇上倒春寒,温度接近零度,手脚冻成酱紫色。父亲总是说,有工做是好事,无所事事农民就永远没饭吃,现在政策好,分田到户,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。那时,夏天停课帮母亲去放稻田里的水也是常有的事情。天旱了,水路远的田地必须要守着放水,防止别人偷水。后来,伯父的大儿子考上了军官大学,他回家后的暑假基本上就是串访同学,搞小聚会,不用下田干活。我们几弟兄羡慕得要死,心里很不服气。父母就说,读书很与不很,是有差别的,你大哥有了铁饭碗,他读书都有生活补贴,这些农活他就不用干了。这也成了激励我读书的精神动力。

一晃几十年过去了,现在学校过“六一”节的形式更丰富多彩,我也曾经与女儿在学校度过一次“六一”,老师选她当节目主持人,化了妆,还表演了小品。时代不同了,社会进步了,孩子们的教育却少了地气,少了烟火气。户外的活动少了,为了安全,有些学校直接取消了体育课。有的手工课也没有了,思品课也只是名义上保存着,那些所谓体现素质教育的音乐、美术、舞蹈、钢琴培训却大行其道。

前几天看到群里的通知,说老师子女是2006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的,都可以在“六一”节领取一份礼品。这实在让我感到意外,那么可以领到礼品的孩子最大的是16周岁了。16周岁他还是儿童吗?我们长辈关爱孩子是对的,但是要弄清楚概念,16周岁是具备民事能力的准成年人了,他/她们的心智应该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成年人的标准,我们为什么要人为降低他/她们的标准呢?他们是“巨婴”还是“儿童”?这绝不是小题大做,这实在是值得深思的教育问题。因为,16岁,应该教育他/她们要自立、担当,向着更成熟、更高的阶段奋进了。


阅读 3379 3
分享到:
评论列表

红楼一痴

那个时候的童年物质是很匮乏,精神还是充实的。感谢您的评论。

110月前

都梁月

身逢六一,感到自己都年轻了,那颗童心,依然在跳。读罢文章,甚觉动人,孩童般纯洁善良的初心,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,跃然纸上!

10月前

发表评论

已输入0/200 个字!